• 网站简介
  • 通知公告
  • 地区资讯
  • 专业导航
  • 教育动态
  • 中职中专
  • 就业政策
  • 在线报名
  • 中外办学    ||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外办学
    欧美近现代教育——美国的教育(下)
    发布时间:2022-08-15    浏览次数:2138

    三、20世纪——二战前

    (一)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1)是1918年由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的

        (2)中等教育的目标可概括为健康、掌握基本的方法、高尚的家庭成员、职业、公民资格、适宜的使用闲暇时间、道德品格7项

        (3)改组学制,建立一个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相互衔接的学校系统。其中,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各为6年,中等教育在包容所有课程的综合中学中进行

        (4)影响/评价:肯定了六三三制,符合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完全建立了美国的单轨学制,体现平等;肯定了综合中学的地位;提出中学是面向所有学生并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5)其它国家均有效仿

        八年研究

        (1)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的“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进行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

        (2)宗旨: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之间的矛盾的说明,同时宣传进步教育;高中升学与就业的矛盾的说明;中学与大学关系衔接的说明。

        (3)内容:制定八年研究计划,选3所中学和300所大学、1475对学生(一个是进步主义学校,一个是传统学校)进行研究,又称为三十校实验。

        (4)结论:进步教育思想教育出来的学生更优异。

        (5)影响:鼓励更多传统学校进行进步教育运动改革;较为充分的说明了进步教育思想的培养目标和蕴涵的进步思想;对美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6)特点:参与实验的学校面广,有代表性;实验研究以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实验学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实验主要围绕教育目的、教育管理、课程和方法等问题展开,揭示了中等教育的许多问题,对美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高等教育:初级学校运动

        简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芝加哥大学提出的针对高等教育的目的和自身结构方面的问题开展的革新运动,以此来更好的体现为大众服务,满足就业需要等,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19世纪后半期,美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和自身结构方面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美国高等教育学制年限偏长、费用高引起群众不满,人们开始对高等教育提出改革的设想,这一背景下,发起了初级学校运动。

        产生和发展过程

        (1)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率先提出把大学的四个学年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为初级学校,第二阶段为高级学校;同时课程也分为两部分,部分类似于中等教育,第二部分是专业教育或研究生教育。任何社区都可以开一个初级学校,使高等教育更贴近大众。

        (2)初级证书制度:规定学生在读完阶段,取得初级证书后,才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3)二战后,改为社区学校,更加倾向于面向地方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特点

        (1)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教育,既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升入大学三年级完成正规的高等教育;

        (2)职能:很好的兼顾了升学与就业,兼顾了职业与学术;

        (3)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授以比高中稍广一些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4)由地方社区以及私人团体或教会举办,不收费或收费很低;

        (5)初级学校课程设置多样,办学形式灵活。

        意义

        (1)促进了高等教育的丰富化,层次化和大众化;

        (2)创立了新的教育形式,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3)对美国高等教育自身结构的改革产生了影响,同时对中等教育改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职业教育

        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

    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国家拨款来发展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进行财政补助。

    2.《史密斯—休斯法》

    联邦和州共同来建立职业教育,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内容:

    (1)由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各州大力发展大学程度以下的职业教育;

    (2)联邦与州合作提供师资训练;

    (3)在公立学校设立职业科,把传统的专为升学服务的中学改为兼具升学和就业的综合中学。

    (4)意义:对美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使普通教育转向升学和就业的双重目标,加强了教育与现实的联系;同时又为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此,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再是一种行业的自发行为,而是一种联邦与州合作共建的政府行为;女子进入高等院校,出现一批女子学校。

    (四)教育体制:分权制

    二、二战后——20世纪80年代

    (一)50年代:《国防教育法》

        背景

        (1)国内:之前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改革导致教育质量下滑,民众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

        (2)国外: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改革教育的呼声更为强烈

        内容

        (1)宣布数学、外语、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即新三艺,并要求人人学习

        (2)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4)强调天才教育

        评价

        (1)有利于促进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

        (2)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二)60年代教育改革

        中小学课程改革(布鲁纳总结)

        (1)强调早期教育,发展儿童的智力潜力

    (2)逐级下放科学技术课程缩短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距离,提高所学知识的难度

    (3)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做指导,编制结构课程,并使之与教学过程结构和儿童的智力发展结构相适应,成为儿童可掌握的内容,主张教授知识结构

    (4)鼓励学生用探索的发现式方法学习,教师要承担重要作用

    2.继承改善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

    1965年美国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该法案重申黑人、白人合校教育的政策,并制定了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

    (1)要求政府拨款鼓黑人、白人合校工作,规定凡自动认真合并的学校可领取大量补助费;

    (2)联邦政府拨给各州和地方教育机关基本补助金,用于帮助处境不利儿童实现特殊教育的需要。

    3.高等教育改革

    旨在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制定了《高等教育实施法》等一系列法案。这些法案与1958年《国防教育法》精神实质一致,强调大力培养科技人才,搞科研,促进科技进步,并增加对高校的拨款。

    (三)70年代

    1.生计教育

    由马兰提出,在教育中应以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为核心,适应社会的发展。

    2.返回基础

    (1)背景:公众对教育质量普遍不满,主张加强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

    (2)内容:小学阶段强调读写算;中学强调英语、自然科学、数学、历史等;教师要在学校教育的一切阶段起主导作用,不得有任何学生自主的活动;教育方法包括练习、背诵、日常家庭作业以及经常性测验等;经过考试证明学生已掌握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升级或毕业;增加必修课,取消选修课;严明纪律等。

    (3)评价:从实质上讲是重新恢复之前的传统教育来增强美国的教育质量。

    (四)80年代《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背景:公众需要高质量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2.内容:

    (1)新五艺: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

    (2)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

    (3)加强课堂管理等,有效利用在校学习时间

    (4)提高老师地位和待遇,改进老师培养

    (5)各级政府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和实施

    3.宗旨:提高教育质量

    4.评价:

    (1)学术型学科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得到巩固与恢复,成为主体;

    (2)加强了课程结构的统一,对所有学生提出了严格的共同要求;

    (3)增强了公众对教育的信心,重新激发了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和资助;

    (4)特别强调教育的标准化,导致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学缺乏灵活性;因强调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使潜在的辍学人数迅速增加。

    (五)教育体制:国家在不断收权的趋势。

    三、20世纪90年代

    (一)《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1.背景:

    (1)为确保21世纪美国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世界前列地位,为未来指明方向

    (2)1991年,美国总统老布什签发《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分析美国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未来美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

    2.内容:

    (1)所有美国儿童入学时乐意学习;

    (2)中学毕业率将提高到90%;

    (3)每所学校要保证所有儿童具有应付挑战的能力,合理用脑,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并为进一步学习和胜任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职业做好准备;

    (4)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5)每个成年美国人能读书识字,并掌握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本领;

    (6)每所美国学校将杜绝毒品和暴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秩序井然的良好学习环境。

    3.评价/意义:

    (1)该文件规划了美国教育发展的蓝图,它犹如一项教育改革宣言,对美国教育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作为20世纪90年代教育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式揭开了美国20世纪末教育变革的序幕。

    (二)《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1.简介:确立了国家和州级的内容课程标准、操作标准、学习机会标准以及州一级的评价标准。

    2.内容:

    (1)统一全国性中小学课程标准,要求每周的教改计划都要包括课程内容标准的建立内容;

    (2)此法案把教育标准从层次上分为国家教育标准和州教育标准;从内涵上分为课程内容标准和学生操作绩效标准;

    (3)加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

    3.意义:

    (1)加强了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联邦政府的主导作用

    (2)确立了各种标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数据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对其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快速审核处理。

     
    版权所有:海南新东方烹饪高级技工学校
    联系地址: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工业大道283号
    联系电话:0898-31912801
    备案号: 琼ICP备2022003584号-2
    琼公网安备 46010502000586号